分小心了。
伯益与大禹有因果,李郸道便以大禹的符诏来做文章。
又或许当初大禹留下这道可以使用三次的符诏,就是为了今日之事。
且说那鄱阳湖深处,一个头戴五佛冠,手持飞龙禅杖的中年僧人,坐于荒岛之上。
旁边一个眉清目秀,唇红齿白的奶油小生,一身白衣亮甲,手持红缨枪,正随侍那和尚身旁。
“贤师,水猿搜寻了数日,可是还是没找到那相柳所在。”
江西鄱阳,有人发现了九尾蛇。
不过清代袁枚的子不语之中,所书的是:其大蛇,两目灼灼,体甲皆如鱼鳞而硬,腰以下生九尾,相曳而行,有声如铁甲。每尾有小窍,窍中出涎如弹射树上。
这九尾蛇的九个尾巴就是九把机关枪一样,可以扫射敌人。
颇有些血肉苦难,机械飞升,赛博朋克之感。
然而在有心之人看来,九尾蛇便是相柳的后裔。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共工臣名曰相繇(相柳),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
九头蛇或者九尾蛇,古代人其实多有分不清的。
之前那馗首大王,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