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仁心,可是大忌。你如此教授弟子,若是他们仁心有成,岂不是害了他们?”
平心而论,虞姝说的很有道理。
她的道理,完全基于现实的考量。
所以姜药知道她是一片好意。这番话,交情差的可不会多嘴。
春秋三百年,亡国五十二,弑君三十六,争斗极其残酷。所以孔子虽然成就儒家煌煌大言,可周游列国却处处碰壁。
孔子先祖宋襄公,也因为仁义,落个千古笑柄。
之后的孟子,也处处遭遇白眼。
诸侯都不傻。一方面承认孔孟是大贤,一方面绝不用之。
没有实施的可能。
但姜药认为,主要是看怎么用,对谁用。
用对了,就是仁者无敌。
任何道理,都逃不出一个“度”字,要把握好度。这就是《中庸》之言。
可《中庸》也是儒家五经之一!
很多人成为腐儒,那是没读懂《中庸》,没读懂儒家伦理的亲疏伦理。外族和本族,适用的度,大不同。
“小弟谢阿姐提醒。”姜药拄着蛇杖坐下来。
“阿姐,仁,也要实施自身啊,推及亲友,再推及他人。”
“仁者爱人,可按照亲疏内外,有大仁小仁,大爱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