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电影的时候,所以打分都是凭直觉,第一反应,打分相对真实。
电影的分数也会发生变化。
“你们发现没?《追梦》的评分掉了。”
“追梦的首映评分是8.9,降一点是正常的吧。”
“我去看了《追梦》,电影还不错,蛮感人的,但是跟秦小川以前的电影有些雷同,大概可以猜到结局,我只给了四颗星。”
“你们看《少年的你》了吗?排片很少。”
“都是下午场,还没看,不过应该不会好看吧。”
“但是他们的首映礼分数很高呢,9.2分,比秦小川的《追梦》还高。”
“我看了,今天上午本来要买《追梦》,结果场次不合适,刚好上午十点多有一场《少年的你》就先看了,看完只后又看了《追梦》。说实话,《少年的你》更好看,个人观点,勿喷。”
“我也看了,也觉得《少年的你》更好看。”
影片还在继续上映,下午后《少年的你》排片渐渐多了,观看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两部电影的分数也悄然的发生着变化。
如果不在同一时间上映,大家不会想到用秦小川的电影跟一个新人电影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