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烈士了。
当然,汉家的‘死王事者’与后世的‘烈士’无限接近,自也不只是因为一个‘死王事’的描述。
在后世,若有子弟兵战死沙场,成为烈士,那这名烈士生前的部队,都会用旗帜包裹着灵柩,将英烈亡魂送回家乡。
而在汉室,也有与之极为相似的阵亡将士处置规定。
——汉二年夏四月,当今刘邦明诏天下:军士不幸死者,吏为衣食棺敛,转送其家,祀以少牢,长吏视葬!
就是说,当有将士不幸战死沙场时,需要由这位英烈的上级长官准备丧服、棺椁,收敛这名英烈的尸体,亲自送回家乡,奉上少牢规格的祭品(猪、羊各一头),并需要由直系上司中的正职军官亲自参加丧葬之事,确定丧事顺利。
举个简单地例子。
汉室的军队编制,施行的是自战国时期传延至今的‘什伍’之制。
即五人为一伍,主官为伍长,也称伍佰;
两伍,即十人为一什,主官为什长;
五什,即五十人为屯,主官为屯长;
两屯,即百人为一曲,主官为曲长,也被称为曲侯、百长;
五曲,即五百人为一队,主官队率,也被称为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