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百官便会找出来,试探着提出自己的人选。
如果天子早先没有确定人选,就大概率会在这些人选中,选一个最看得过去的,将其任命为新的郡守;
若是天子早有人选,则会隐晦的将朝臣提出的人选一一否决。
如‘张三很干练,朝堂需要他’啦~
‘李四还年轻,得再积淀几年’啦~
‘王五很靠谱,但不合适’之类。
等人选被一一否定,朝臣百官就会反应过来:陛下心里,只怕是早有人选。
明白过来这一点,百官就会一同站出来,对天子恭敬一拜:臣等愚昧,实在想不到更好的人选,还请陛下指点一二。
到这时,天子才会‘勉为其难’的说:赵六~朕觉得还行,大家觉得呢?
得知天子的心意,朝臣百官自是‘恍然大悟’,再拜:陛下实在是慧眼如炬,确实再也没有比赵六更合适的人选了。
有了这么一套程序,这个新郡守的人选,才能算是经过朝堂郑重讨论,最终得以确定。
旧有部门得人事任免尚且如此,新部门的成立,显然就更复杂了。
别忘了:如今汉室的执政学派,可是崇尚‘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