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9月20日上午9时,迈克尔-桑德尔教授的公共课《公正:该如何做是好》第二堂准时开课。
这堂课的主题是“功利主义”。
简短开场白后,桑德尔教授先是在课堂上播放了3个视频剪辑《辛普森》,真人秀《勇敢者的游戏》,以及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播完视频,桑德尔又补充了两个企业案例,案例陈述完毕,他走到讲台中央,要求学生展开辩论——快乐是否可以量化?等级更高的快乐是否更值得拥有,更有价值?当群体性愉悦与社会公正出现背离,当多数人的利益可能是卑鄙或不人道的时候,是否坚持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样是否公平?
桑德尔说完,现场辩论随即展开。
教室里,各种刁钻观点和切入角度一个个冒出来,让旁听的边学道越听越觉得收获匪浅。
有收获是应该的。
因为美国大学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案例教学。美国教授习惯将知识融进经典案例和故事,不要求记太多笔记,也不强调非此即彼,讲课内容非常开放灵活。
这种教育手法的优点是学生也许会忘记公式和知识要点,但不会忘记推导公式和推理知识要点的思维路径。
第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