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兄弟电影虽然已经日暮西山,现在都是靠着王铮的几部新电影在维持名声,但是本身七百多部电影的影片库与邵氏多年经营的180多家戏院,还有清水湾的邵氏影城,这些都是看得到的财富。
所以当邵大亨提出以百分之二十邵氏股权换五部两千万票房的电影时,王铮毫不犹豫就同意了,其他资产不提,就邵氏的这条自盈戏院就让不少人眼红。
八十年代所有的独立制片电影公司都是依附在邵氏、嘉禾、金公主、思远、这几家自带发行的电影公司上,如程龙建立的威禾、拳威,洪金保建立的宝禾、宝祥,李小龙建立的协和,袁和平建立的和平电影公司等等,都是依附在嘉禾上面,而新艺城依附的金公主,徐客成立的电影工作室则是依附新艺城,这样的互相合作无疑减少了不少成本。
而邵氏兄弟电影称霸60到70年代期间,从未与其他电影公司有过合作,一直到80年代也都是自付盈亏,然而工厂流水线的电影生产已经不适应花样百出的八十年代,若不是王铮的出现,邵氏即将在85年就要退出历史的舞台。
可以说是王铮仅凭一人之力,挽救了已到迟暮之年的邵氏,所以邵大亨才会不惜拿出百分之二十的股权来挽留,还答应他建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