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的网上调查,参加调查者的6807人。71.36%的调查者表示能不喝就不喝,17.23%的调查者表示减少喝奶,只有11.4%的被调查者表示照喝不误。很多业内人士和专家预测,2003年是中国奶业发展的生死攸关年,如果市场消费量得不到恢复,乳制品企业将减少原料奶的收购,奶牛养殖者“卖奶难”将会导致大量养殖者退出奶牛养殖业,奶农杀牛将极大地动摇奶牛养殖业的基础。由于奶牛的世代间隔长,一旦奶牛基本群体受到伤害,恢复期至少要4-5年的时间。这将造成我国奶业这些年大好发展的局面出现倒退,鉴于此,政府应采取“救市”措施。
毒奶粉事件深刻暴露出我国奶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此次“事件”问题突出反映了奶业完整的产业链被分隔在4-6个政府部门管理,各部门管理界限模糊,责任不清,尤其反映在原料奶和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控上,导致此次“事件”发生最主要的节点,奶站却游离在一个“三不管”的管理空隙中。此外,在奶农、奶站、加工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连结机制上,奶农处于产业链的弱势地位,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会出于成本考虑减少饲养投入,降低原料奶质量;加工企业产品质量安全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