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 舌尖上的唐朝 > 正文 第三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
要不然他凭什么敢跑这边来搞经济开发区?

    除了这些,杭州府本身的物产也不少。李好想到的地方就是杭州湾那片地方出产的一个玩意,那就是盐。在古代,盐是一种仅次于粮食的战略物资,它是人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而杭州湾的海盐产量就唐朝来说开采和利用的很少,一直要到宋以后才开始大量的晒盐制盐。大唐现在的盐价约十文一石,虽然因为南方那边的盐业产生了不少的冲击,但是架不住这个东西需求量大。

    李好所知道的是杭州湾的慈溪盐场是浙江省最重要的海盐生产区之一,其盐业生产历史已有1300余年。慈溪海盐产量长期位居全浙之冠,主要产地庵东素有“浙江盐都”之美誉。它位于杭州湾南岸,始于唐代,至宋代已具一定规模。宋庆历七年,慈溪沿海人民修筑了第一条拦海大坝即大古塘,盐场移至大古塘以北。

    据有关史料记载,宋代慈溪自东至西已建有龙头、鸣鹤、石堰三盐场,其中石堰、鸣鹤两场的盐产量占钱塘江口南岸7个主要盐场产量的64%,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在盐的质量方面,这两场所产的盐都是名列榜首。

    《宋史.食货志下四》中说:“石堰以东近海水咸,故虽用竹盘面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