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认为自己照着来一部《红高粱》,就一定能拿奖。
这是第一。
第二,从很多方面来说,他并没有像国内的其他电影人,乃至与《红高粱》相关的一众人等,比如齐洁,比如这部电影的主要摄影师和摄影指导傅学隆,比如女主角秦晶晶他们一样,那么看重这个奖。
首先是因为他是一个更看重一部电影的商业表现,至少也得是在商业成功的基础上再去谈人文色彩和艺术成就的导演,其次,前世在另外那个时空的经历,也清楚地告诉他,欧洲三大电影节的衰落,与文艺电影的衰落,是必然。
所以对于他来说,想要把《红高粱》练练手,那就拍了,拍完了,感觉自己收获很大,而且剪出来片子自己也很满意,就足够了。
票房么,估计大卖的可能性不大,但毕竟是自己的导演作品,回本基本毫无压力,这就行了。
至于欧洲这边的电影节,来还是要来的,但来了之后能不能拿奖,就全无压力了,来的目的其实很简单:人总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而且,不管这次来是不是能有点收获的回去,接下来的几年,他都不太可能有时间再去拍《红高粱》这一类的文艺电影了。
电影的全球市场正因为科技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