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特别清楚观众爱看什么,而且故事节奏把握的相当好,再到牛叉的诺兰兄弟,等等等等。
把视线放到国内,国师早期那些被众口一词称赞的片子,大多是改编自原著,而且即便是改编自原著,也必须由专业编剧来操刀,不能导演说怎么拍就怎么拍——道理很简单,那时候没有商业电影公司,你想拍片子,得走各地电影厂的流程,电影厂里都养着编剧呢,你要是不用编剧,不等于抢人家工作、砸人家饭碗吗?这是体制所不允许的。
而且实话说,即便到了国师的《红高粱》在柏林拿了奖,一时间名声大噪,但是在体制内,也就是个新锐导演而已,他没那么大牌子可以为所欲为。
所以,《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都拍的真好。那些电影,虽然可能其实并没给国师带来多少经济利益,但真的,奠定了他身为国师的稳固基础,成为他后期一遍遍捞钱的最大根源。
后来,商业了,国师备受追捧,手里的权力无限大,想怎么拍就怎么拍——因为大家都觉得,那是张国师啊!他那么屌,我一个外行怎么可以插手?
然后,他真的开始为所欲为了,于是他的片子从故事性上,开始没法看了!
你再怎么大师,再怎么镜头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