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却并不是艺术本身,而是这个项目跟旅游的结合。她认为乌镇戏剧节跟香港艺术节有异曲同工之妙,主办方未来的收益来源一定会是演出之外的旅游服务业,而不是高投入低产出的演出行业本身。目前这个阶段,她还没有研究出来表演艺术独特的商业转化空间,对演出行业可否形成产业,仍心怀疑虑、毫无头绪。
唐青悠随后把世界三大戏剧节以及各大音乐节、艺术节都研究了一个遍,心里慢慢升起一个念想,就是将东方艺术季横向做大联合本地所有的演出机构、艺术场馆,将品牌扩大化,打造这个城市的艺术节,成就一方百姓的集体庆典。她甚至已经可以预见,这个艺术节一旦定位为城市规格,将直接推高整座城市乃至周边地区的GDP。
然而,她也就只能想想罢了。且不论每个城市的发展自有其套路,每届父母官亦有其专注的领域和独到的见解,要集中整个城市的艺术资源做一个项目是多么艰难的事情,就只说南山大剧院自己的外来户身份便已是难言的麻烦。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本土的庙祝会修行,挂个单可以,想当住持光有道行还不行,得是天时地利人和一应俱全,群众们愿意给上香才算得了缘法。
这个阶段的唐青悠,连说动自家领导把东方艺术季改为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