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目的都要仔细的研究。
在落后到基本没有铁路,公路体系比起苏联来还要糟糕的中国大地上,要想完成一支庞大的战略级别的部队部署需要的物资转移,可不是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能完成的。
日军人员机动大部分都依靠双腿,加上自行车还有骡马,配合上汽车以及铁路——其机械化程度较低,物资依赖程度也较小,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突击苏联这种级别的选手,可不是单靠刺刀自行车就能解决的。
因为对手的强大,所以日军也必须准备好相应的抗衡手段,比如说更加先进的97式中型战车,大口径的支援型火炮,还有快速突击必须有的火车汽车——这些东西可都是物资消耗大户,对于日军来说都是吞金币的高级装备。
97坦克可是日军1936年才研制出来的新坦克,性能在当时来看确实不弱(阿卡多提前玩出来的3号4号不在比较范围),比起苏联的t-26坦克来,也是亮点满满的存在。那年月流行小坦克,确实不是日本一家一姓这么做的。
关键是各国坦克的定位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日军坦克的战绩还有直观性能。这里让人无语就无语在了日军的这个中型战车的定义,彻底让使用者觉得自己花了大钱却没买到好东西。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