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叫你是我小叔呢!”李良乐了。
“对了良子,你说你爸妈赚到钱了,到底赚了多少,离万元户还差多远?”
万元户的由来,始于新华社的两篇报道。1979年11月17日,新华社以图片报道了SD临清八岔路镇赵汝兰一家植棉纯收入10239元的事情,先后被国内外50余家新闻媒体转载采用。1980年4月18日,新华社播发的通讯《雁滩的春天》中提到,1979年末,GS兰州雁滩公社社员李德祥,从队里分了一万元钱,社员们把他家叫作“万元户”、“村里的高干”。自此,万元户的叫法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成为20世纪80年代最受关注的词汇之一。
“万元户!”这个响当当的头衔,在80年代初,简直就是土豪的代名词。就算是在发展中的羊城、鹏城,那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
“大概7、8个万元户吧!”李良说道。
“什么,7、8个万元户?”李双墸吃惊的问道。
“是呀,去年下半年我和我小舅,就是今天晚上送我们回来的那个人,我们俩与县印刷厂合作成立了一家挂靠在印刷厂集体企业,招募了30多个人,在全省批发销售我设计的春联和年画!”李良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