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大龙这里更为重要,如果儿子能够将眼下这件事彻底谈妥,并且能够顺利实施,哪怕最终的结果出现差池,他都认为儿子的能力已然足以领兵一方。
魏涛希望在兴隆乡包地,专门大棚种植蔬菜和草莓,这里面还有贾家的事情,双方合作,贾家的养殖规模扩建,也是包地,建一个养殖场,养猪养鸡鸭鹅。
这种利民好事,加之魏涛从一开始就抛出了好的条件——所有用工,全部在本地招人。
包地是一份钱,创收是乡里经济发展,用工是民生收益,一举多得,乡里是百分百的支持,地方也找到了,基本上也都捋顺了,差的就是魏涛一直坚持的贷款。
他要乡里来牵头,贷款的名义也是助农,尽管现在还没有这个名目,但这样的行为,无论是先期的贷款还是展开之后的各种扶持政策,包括一些免税政策,都能够得到。
他的坚持,倒也不是为了占便宜,只是用我付出了要一定回报的姿态,掩盖自己手里没有资金的真实情况。
刘家父子那里,真要是狠下心来,挪个一百万分批过来,是能做到的,魏涛这里,手机店关门,充其量也就是拿出五十万,且这不符合他的经营之道,真要是倾其所有去做长线投资,那以他重生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