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又少,只得寻求外力。
这是沈瓷在淮王府制出的第一批陶瓷,因为原料的限制,总共也只有十八件。不过,瓷的成功与否,与在窑内摆放的位置有莫大关系。摆放在中央的,成功率极高;而边侧的,残次品则较多。这一批器物的数量少,大多都能够放在较好的位置,成品率应当不错。
为了防止陶瓷之间粘连,每件器物都被放置在单独的匣钵之中。此外,在窑炉火口上,还放置了一种检验火候的坯片,叫做照子。
待烧制了半日后,把桩师傅每隔一段时间,便会用铁勾将照子勾出,以检验瓷器的烧制情况。
到了三天三夜后,把桩师傅停止了烧炉,开始降温,等待自然冷却。
这个过程,最忌心浮气躁。若是冷却失败,釉面便会毁之一炬,一批瓷器也都会付诸东流。
然而,就在沈瓷等待着冷却的时候,昏迷了近半月的旧王妃杜氏突然醒了。
她张开了眼睛,脑海还停留在半月前的情境。她记得淮王最后说的话,也清楚地知道,她如今已经不是王妃,还欠着三个月的祠堂反省。曾经高高在上的自己沦落于此,这能怪谁呢?当然得怪那个把她害到如此境地的朱见濂。
她嘶哑着喉咙,咿呀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