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步一步开始。
没有从基础上升级技术的能力,说什么赶超都是没有任何可能的。
现在的西南科工之所以愿意花巨资接手连国家不愿意继续下去的预研项目,好像是冤大头,毕竟是一个看不到明显的目标,甚至最后的能做出什么东西都是未知的项目。谁愿意要!
西南科工不去选择仿制、逆向别人的航空发动机,这就是基于要夯实发动机研制基础的考虑,要想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就要尽早的打消整机逆向工程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要说仿制一台先进的中推发动机。杨辉有的是方案,在比如现在苏联的rd33发动机,这款发动已经被苏联对外出售。要搞到这种发动机虽然困难,但也不是不可能。
有了明确的参照。西南科工可以指着它給高层说:看看,这就是一款好发动机。只要把资金到位,我们西南科工可以仿制出来。
说实在的,rd33这款发动机真的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rd33发动机本来就是七十年代末期研制成功的涡扇发动机,由于当时苏联各种技术并不是太好。
rd33发动机对制造工艺的要求很低,它之所以能勉强够用,是因为它有着还算不错的结构设计,不错的材料,加上对推重比要求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