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因为这个时候的杨辉正在参加光电探测系统公司当年为闪电配套研制的红外导航和激光瞄准系统的测试,在这次的测试工作中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要测试由杨月带领团队所开发出的技术水平。
虽然一开始整个项目是为歼18配套研制机载的内置光电导航瞄准系统而生,这一路上也遇到了不少的挫折,中间确实走过不少的弯路,但最终还是磕磕碰碰地完成了设计工作。
为歼18研制的一整套系统是属于内置式,所以是按照机头下方的固定空间来安排,因此为了保证尺寸就显得有些不修边幅,没有像吊舱式那样的简洁漂亮。
机体内置版的整套系统在测试的时候是安装到了一架运七改进的特种试验机上面进行各种测试,在前面一段时间的测试中已经进行了夜间热红外成像功能的测试,得到的结果还算是能够堪用,毕竟以共和国的基础工业实力,在九十年代就能够造出堪用的整套系统本身就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后续的激光器测试工作就还在测试当中,首先就是对激光发生器的功率进行测试、多云条件下的激光穿透能力测试,这时候因为激光的固有特点,在多云天气下的工作也并不是多么令人满意。
多云条件下的正常工作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