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陆总师所讲解的内容开始了变化,从最开始的机头固定不可调进气道和两侧固定不可调,这一时代的典型设计就是米格17、米格19、f-86等早期的第一批战斗机他们都是机头固定不可调进气,而共和国的强五,则就属于两侧固定不可调。
早期固定不可调设计的亚音速进气道并没有什么好说,之后的陆总师直接掠过它,到了可调进气道的辉煌时代,也就是米格21、幻影3、f-15这些机型分别所代表的机头三维可调、两侧三维可调、两侧二维可调等设计方案。
这时候,也终于算是说到了一些正题,陆总师则是借机引出了会议中的第一个问题:“大家都是搞飞机设计的总设计师,肯定自然是知道为什么苏联的战斗机在米格23之前一直采用机头进气方案不放手的原因,因为机头进气可以让飞机在做大幅度的机动时,依旧保证足够的进气需要,所以更加注重战斗机机动性能的苏联,他们长时间保留了这一设计。”
这时候看起来似乎还是没有说到正题,但这已经隐隐约约地触摸到了这次最重要的核心:进气道布局和飞机机动性之间的关系。
而显然,当年的苏联因为坚持机动至上而选择机头进气,北约国家则因为考虑到要腾出机头的巨大空间,也就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