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獾婆的出现,也在他预料之中。
但他还是感觉相当兴奋。
因为这位妖婆,可以说是西游记成书史上极其重要的角色。
元代吴昌龄,可能是最早将取经故事搬上舞台的作家,包括“西游记”这个书名,都是来自他。
1310年左右,为了与王实甫的《西厢记》叫板,吴昌龄将话本中玄奘和猴子的故事,写成杂剧剧本,并且仿照《西厢记》取名,堂堂正正打对台。
这个本子很受欢迎,取得空前成功。
而且,吴昌龄可能是第一个将带有浓重佛教氛围的取经故事,改造成极具生活气息作品的人。
“思春”这一折,玉面狐狸与牛魔王两家妖怪结亲,还要找媒婆,还要分析门当户对,就是最典型的改造。
将神仙妖魔全部描写成凡人一般的形象,有家庭纠纷,有各种烦恼,这是划时代的天才创意。
这种创意,不仅仅是后来《西游记》的基础,更影响了几乎所有神魔。
可惜,这部备受时剧评家赞誉的剧本,在明代就已经失传。
今天我们能看到的《西游记》杂剧,应该是明初杨景贤所写,其中有很多情节,明显取自吴昌龄的杂剧。
但杨景贤还是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