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吃螃蟹的外资,往往就能起到模范作用。一传十十传百,便有其他外资投资扎堆的找过来。
而八十年代的中国经济,外资也是唯一让人振奋的亮点。首先是外商投资带来的外汇,国家虽然会截留一大部分,但地方总归能分享一点残渣剩余。然而如今的中国,对进口商品的渴求却是无止境的。进口汽车,进口彩电,进口冰箱,进口空调,哪怕不要享受,一笔外资或许引进一种外国先进技术,就救活了一个国企呢?
如今的国企是烂泥扶不上墙,国家给钱给政策给人才,什么资源都倾斜过去,就为了让国企改革能有所起色。不过让全中国人都失望的是,时至今日国企改革仍然找不到一条看似可行的出路。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那就是后妈养的私生子,自己活下去都成问题,哪有余力去带动地方投资呢?至于说私人企业,咳咳,绣城有那种东西吗?
所以数来数去,外资才会如此的受到各地欢迎追捧。外资的珍贵之处在于,它不存在与原本的体制之内,于是正可沉渣泛起的经济僵局,带来更多、更灵活的选择。
王以纯如此兴奋,其实正说明了他——在平常工作中,受到了多少来自体制僵化的掣肘,才能陷入如此失态的境地。
胡文海和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