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磊这句“能”,说的不免有些心虚。
不用问渤船的状态当然已经是跌到了谷底,但也正是如此,摆在渤船面前的已经没有什么退路了。
如果是全盛时期的渤船,自是尽可以选择最稳妥的路线,这也是重工业企业一向的选择。赚钱是次要的,摆在重工业企业面前第一位的,永远是活下去。
首先要活下去,其次才是考虑赚钱。也只有活下去的重工业企业,才能赚钱。这也就要求重工业企业,在经营中首先是求稳。
若非渤船已经无路可走,胡文海这个提问是不可能换来一句“能”的。
风险大、压力大,这种项目扔给其他的船厂,就算再怎么赚取,也不会有国营船厂考虑的。干好了赚钱是应该的,干的不好了说不定就要赔上整个企业。
不过当然,若非是渤船已经被送了半条命,胡文海干脆连打它的主意都不会。
一家上万工人沉淀资产上十亿的重工业企业,个人投资者吃的撑了去做这种生意?相同精力投入到电子产业,分分钟赚出比造船业多十倍、百倍的利润来。未来中国私营资本进入重工业,那也是在几乎啃光了短平快的的项目之后,庞大的投资资本找不到方向,这才尝试在重工业领域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