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经济结构问题,另一方面反而是因为东北过去的积累太丰富,以至于“有点小病硬扛住,反而拖成了绝症”,最后大家一起去死的结局。
就算是后来的招商引资,东北的投资环境也只能是让人摇头。原因很简单,东北的经济体制缺课严重,自然不会被资本青睐。
改变人们的观念,胡文海觉得这是比投资多少个大项目,更加重要的一步。其实想想,为什么是wen州假鞋卖到了商务部部长女儿的手上,为什么是jin江卖假药的全镇甚至敢抱团和中央的调查组对着干?
这个年代的东北人,缺的正是这种对资本和利润疯狂追逐的精神。钱都懒得赚,可不是一句形容词。
至少有一点汪厅长说的没错。一旦绣城这里的计划实施顺利。胡文海真的有在全省、甚至整个东北进行推广的想法。
商业厅、甚至是商业部。是他的计划首当其冲的障碍。九十年代前如果不能发展私营企业,起码能刺激一下东北的个体经济发展,抓住八十年代最后机会。而个体经济的发展,受到冲击最大的,无疑就是如今商业部门。
汪厅长负气而走,事情当然不可能就这么过去,手段可以说是接踵而至。
第一步,汪厅长就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