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国内GDP做过山车的机会是没有了。动不动来个百分之十几又跌回百分之七八,历史上的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不能说的那一年,GDP增速干脆跌到了4.1%。
国内经济在过热和紧缩中玩心跳的事情是没有了,从1986年到1990年之前,每一年的GDP增速都维持在12%以上。
同时重工业和基础建设投资持续增长,出口自从抱上了苏联的大腿,八十年代末进出口总额猛增到了两千八百亿美元的水平——相当于原本历史上1995年的规模。
更不用说这是在国内高科技产品有相当替代产品情况下实现的,历史上的进口外汇占用大户,半导体电子业至少实现了15%的代替作用。
到1990年,国内统计前一年的生产总值,结合通货膨胀之后的结果,两万七千亿人民币的数字可是吓了很多人一大跳。
这样的发展速度,让国际上很多人都对中国经济拭目以待。
飞速发展当然是个好事,但另一方面国际上关注中国的眼睛多了,做事情也不那么方便了。
以今时今日中国的体量,再这么公然的给苏联站台。两千万玉米和三十万吨肉以及三十千万升的酒精奶上一口,这仇恨值马上就要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