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的一整面墙上,最终挂满了一条条在座各方面相关人员面临的问题。
有超级计算机芯片的需求,有图形工作站的需求,有软件方面的需求,有网络工程的需求,互联网盈利模式的需求,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研发需求,国家政策的实现需求,银行投资的回报问题……
在座每一个与会人员,就是一个单位或行业的代表,就意味着他们坐在这里是有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的。
而当这些问题都汇集到一个点上的时候,他们隐隐已经意识到,胡文海在说的究竟是什么。
未来。
胡文海实际上是在给他们画了一个饼,在过去中国的体制下,解决这些问题并不复杂。因为那个时候有一个“万能的政府”。反正是计划经济,把报告打上去,然后等着上级机关批复就行了。
项目究竟能否批准,全看审批的人一支笔。
然而到了现在,中国逐渐开始转向市场经济。没有了那个管天管地管空气的一支笔,大家当然是感觉轻松了不少。然而换了一个角度来看,能不能“成事儿”,问题也都扔不到那支笔的头上了。
干得好了、干的不好,都是你自己的事情。
离开了这个大保姆,很多人一时间竟然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