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反而开了一个天窗。
偌大的头版上面只有小小的两句话——不是每天都有头版头条,但是每一天都可以在这里读懂哈萨克斯坦。
可以想见,阿比舍维奇在看到这一期报纸的时候,脸肯定是绿的。而紧接着在第二版,阿拉木图日报又刊登了一篇文章。
随着军队进入托别救灾,很多人可能以为这场媒体盛宴已经进入了尾声。
然而阿拉木图日报用这样一篇文章正式宣告,这场盛宴不过才刚刚开始而已!
《哈萨克斯坦的每一座城市,都有可能成为托别》。从阿拉木图到托别,走阿特劳沙漠和莫音库姆沙漠南线通道,实际全程只需要四百公里。
如果阿拉木图有直通莫音库姆沙漠南方重镇塔拉兹的铁路,救灾部队就不需要绕行到哈萨克斯坦丘陵西北方向,然后再乘火车向南抵达汉套,又转乘汽车才抵达托别。
绕了这样一个圈,整个救灾部队的行程已经高达两千多公里,更是经过了三次物资装卸。
由此文章的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场灾害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如果我们有一条贯通哈萨克斯坦东西走向的南部铁路,那么托别的悲剧有多少是可以避免发生的?
在文章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