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那至少要等到21世纪以后了。
而如果北斗系统不走GPS的弯路,至少在亚洲地区能够一次到位,部署三轨道15颗星的方案,想来到2010年组网对GPS应该还是能有相对优势的。
只要后续北斗不断的发射扩网卫星,最终达到二十七颗在网、五颗备份、五颗地面备份的水平,可以说就完全能够提供全球不间断定位的服务能力了。
“不过我认为验证和测试,用十颗星未免太奢侈了。”戴忠山本能的精打细算起来:“我知道胡总是考虑料敌从宽,正常来说用十颗星组成一个第一代的验证星座,确实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其实我们也是有捷径可走的,苏联搞的格洛纳斯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实验网组建,积累了相当丰富和可靠的数据资料和实验方案。”
“这些材料不仅在俄罗斯有,实际上东苏手里也应该会有备份。”
“苏联卫星在定位精度上,不比GPS系统差,因为大家原理其实都一样,美国人的铯原子钟也不会比苏联的更准,我们的铯原子钟也不会比苏联的更慢。只不过苏联卫星在轨时间短,所以维护成本要更高。但如果用我们的卫星技术对格洛纳斯重新设计,我相信能够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