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专访,剖析了他的想法和意图。
那么从林海文的采访中可以看出来,双方此次争相追逐的,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展览,而是对国内艺术培养体系的话语权——究竟是坚持目前这种熬资历的‘国画式’培养,还是打破既定成规,让青年展回归青年,以想象力和创新取代资历和阅历,这才是双方的深层次矛盾所在。
编者认为,在全世界范畴内,艺术,或者说油画艺术,都在追求想象力、表现力,这样的潮流已经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而国内对此一直后知后觉,甚至是装聋作哑,这绝对是逆潮流而动的。只是林海文作为全球范围内古典主义的旗手之一,一直以来对抽象主义这种彰显内在、个性和想象力的风格流派相当不屑,但在国内,却偏偏是他,喊出了革新的第一声初啼,确实有让人玩味之处。
编者希望,此次争执平息的方式,不是各方妥协共存,而是艺术界真正取得一个共识,让华国油画艺术,能够冲破自己的藩篱——从师法欧美、师法前苏、流于意识形态,到今天混沌茫然的怪圈中挣脱出来。”
蒋和胜皱眉看完,《新文化报》的态度是明确的,他们显然是认同林海文的观点,而且说不定,这也是艺术评论界比较占优的一个观点——尽管董文昌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