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公映版本的。
但是哪怕是这样,里面需要修改的也非常多。之前李易已经根据自己的经验做了一定的修改,但是显然还是不够的。
《天堂电影院》这部电影,是外国电影,而且背景和环境可以说都和国内完全不同。
比如《天堂电影院》里面背景是在40年代的意呆利小镇上,电影都要经过牧师的严格检查才能放映,他们会将认为不宜的“色//情”镜头剪掉,所以每当银幕上出现不宜的镜头时,神父就会在观众席上摇铃。
简单地说,在电影里面,神父就是早年的鉴黄师!
可是这样的背景放在国内,显然就不行了。
国内早年的放映师,李易特意走访了一些曾经当过乡村或者城镇的电影院的放映师的人。
国内的放映师,几乎没有谁会去剪辑电影胶片的!
一方面是电影放映师在国内也并不是什么高学历人才,纯粹是会操作电影放映机的工人。
而牧师的角色,肯定是要去掉的。
毕竟,在意呆利那边,宗教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和权力,可是国内,那年月的放映师,哪里会去做这种事情?
也没有权力去做这种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