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思考着如何能将幽州书院的成功经验进一步的推行下去。
如今司州、并州、平州都已经有了分院的存在,其中司州分院的规模最大,战前已经有了过千名的学子,并州平州亦过了五百之术,冀州书院则已经在建立之中了,几处相加刘毅现在已经有了将近六千的人才储备,还不包括那些结业之后走上了仕途政途的学子,他们在地方上与各个部门之中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而这些学子都在数年的学习之中接受了刘毅的那一套改良之后的思想思路,当他们积累经验站到高处之后可以想象朗生会拥有如何巨大的改革班底,这是在不影响当前社会构架前提下最为有效的改良方法,一旦在这些人真正成熟起来之后,刘毅对社会的改造改革才会拥有巨大的优势。
不过在朗生眼中,书院的教育乃是面对成人,虽然有了很大的效果但离他的设想还是相差颇远,以如今属领各州百姓的收入程度,他已经可以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推行有限度的义务教育了,成人可以接受他的思想,可由于本身已经有了成熟的观点那种接受的主动性是要打上一些折扣的,但孩子们就不同了,他们就是一张白纸,可以根据刘毅的需求去加以打造,这一点不但会在十余年后让他得利,更能沿袭到子孙后代,教育乃是百年大计这句话绝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