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子的高官显贵,二品更是封疆大吏,她自有门路上书皇后。布政使代笔,只他夫人抄录了一番,那科举来的文章,恰是花团景簇、感人肺腑!又正挠着皇后的痒处!
    你道为何?自来宫内争宠吃醋不比官场上的手段少。皇后接到上书,先想的便是京城。若以皇后的名义养大的宫女,便是别的妃嫔想要撬走不比良家子难?越性说句到家的话,于她掌管后宫大有益处!旁的妃嫔也无资格派人去管孤女,她的嬷嬷们自然是向着她。无须耳提面命,只要不经意的说上几句,谁不知自家因皇后得救?若如此还不忠心,此人也留不得了。凭你哪个妃嫔爱捡就捡去!又有男孩儿,拉到宫里做太监于名声不利——皇家最需装模作样,但拿来去内府跑腿或是做兵士还是使得的,横竖太监都不缺。
    皇后心里记了布政使的好,亦写了封笺表承与圣上。
    皇后育有嫡长子,素来贤良淑德,圣上十分敬重。且看笺表上所奏曰:古人云:老有所养幼有所依,今妾闻天下有弃婴、溺婴之事,身为惊恐。贫户无力养育,扑杀亲儿,虽人伦法度不容,却亦是无可奈何。又,每选宫女,总致骨肉分离,父母子女哭泣不止,妾不忍闻。不若以孤女充做宫女,既不使民心伤、又授孤女以渔。故妾请奏陛下,减妾之用度、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