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毙,而人形不改。爱反疑惧,恐或是人,因和网没沤麻池中。夜还与父母议,及明,举家欲潜逃去。爱窃云:“宁有妇人食生鼠,此必狐耳。”复往麻池视之,见妇人已活,因以大斧自腰后斫之,便成老狐。爱大喜,将还村中。有老僧见狐未死,劝令养之,云:“狐口中媚珠,若能得之,当为天下所爱。”以绳缚狐四足,又以大笼罩其上。养数日,狐能食。僧用小瓶口窄者,埋地中,令口与地齐,以两胾猪肉,炙于瓶中。狐爱炙而不能得,但以口属瓶。候炙冷,复下肉脔。狐涎沫久之,炙与瓶满,狐乃吐珠而死。珠状如棋子,通圆而洁。爱母带之,大为其夫所贵。(《广异记》)
媚珠大小如围棋子,光滑异常。此珠遂为众爱的母亲即刘全白的乳母所收藏,此后她颇得丈夫的宠爱。但当我们读到“狐乃吐珠而死”时,又会为这只倒霉的千年狐妖感到一丝无法言说的悲伤。
《广异记》中关于媚珠的故事令后人真假难辨。但是,在唐朝,人们坚信媚珠的奇特功效。能起到类似作用的还有蛇珠,但能识此宝的人更少。按记载,蛇珠在唐朝的开元年间出现过一次。
长安至相寺贤士与一蛇相处近半个世纪,后来那条蛇先他而去,却留下了一颗晶莹剔透的珠子。每当贤士打坐时,即使屋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