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么多,对方不提,孟清和却不能不放在心上。
人情往来,终究也是门学问。
临走之前,孟清和还做了一件事,他将家中抄录的两本儒学典籍和笔记交给了族中长者。
“清和为报父兄之仇,弃文从武,这些于清和已是无用,不如托于族里,送与族中子弟。”
在孟清和看来,书中的内容他能倒背如流,此举不过是将自己用不到的东西送人,顺便结个善缘。于孟氏族人却是件了不得的事。书籍已是难得,何况还有孟十二郎写下的笔记。他可是考中了童生的,若非被学中赶出,便是秀才也能考得。
族中长者做主,将此事书于木匾之上,奉于祠堂之中,以彰孟十二郎之德。
贺县令闻听,赞叹孟清和的为人之余,也为他不再科举略感惋惜。
“此子着实难得。”
不出几日,孟十二郎的美名更甚。若非他现在是军户身份,又在孝中,恐怕媒人能踩平孟家的门槛。
孟清和有些不好意思,不就是送了几本书,做了一回好人好事吗?
归结起来,还是孟某人对大明朝不够熟悉,对“读书”一事在这个年代代表着什么认识不够。
当他真正明白这件事背后代表的含义,已经是几年之后了,到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