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孟清和纳头便拜。
    “臣拜见陛下。”
    “起来。”
    朱棣的心情很好,笑入眼底,红光满面。
    “朕听高煦说了,兴宁伯一心为国,再立大功,朕心甚慰。”
    “陛下夸赞,臣不敢当。臣只是尽了本分,大功当归高阳郡王和三皇子。”
    孟清和十分谦虚,万分诚恳。
    表示有朱高燧的支持,他在大宁城的工作才能进展得如此顺利。
    有高阳郡王在开平卫的努力,犀利的火器才真正问世。
    “大功当首推两位皇子。”
    朱高煦分功,孟清和推辞,顺便提出了朱高燧。
    朱高煦兄弟俩再遭朱棣表扬,很是不好意思,又把沈瑄扒拉出来,如果没有定远侯支援粮饷,并派兵支持边军在大漠的套牛羊活动,他们也不会屡次受到父皇夸赞。
    所以,功劳要分,赏赐同样要分。
    “你们能够如此,朕很高兴。”
    朱棣十分感慨,决定四个人都赏,包括参与改造火器的杂造局工匠,以及边军上下,都要论功行赏。
    “陛下英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有赏赐,当然要谢恩。
    这一次,连同朱高煦朱高燧在内,因进献火器一事受到封赏的达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