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官攻讦也好,赵王回讽也罢,都不见他开口。
    一般情况下,如此表现算是不功不过。但在朱棣看来,关系到边塞安稳,对错分明之争,仍不出声,着实令他失望。
    是过于小心,还是不愿得罪文臣?
    争论仍在继续,明显是朱高燧占据绝对优势。
    言官耿直刚正不假,终究拿的是老朱家工资。
    永乐帝虽不言,却明摆着支持儿子,继续争,也未必能赢。
    在皇太孙时期,文臣们尚且可以继续努力,如今,好时候早已过去,真惹恼了龙椅上那位,不进诏狱也要充军发配。
    明明是要打倒大宁都司,怎么会变成同赵王口舌争锋?
    想将话题转换过来,却是千难万难。
    硬着头皮扯开,赵王干脆甩着袖子哭。
    朝臣也会哭,言官最爱用这招,皇子亲王当殿大哭,这成何体统?
    朱高燧才不管这些,反正他是皇帝儿子,奉天殿里,除了老爹长兄,他最大。
    朱高燧一边哭,一边诉说边塞的艰苦,边军的任劳任怨,边民的食不饱腹。
    “父皇,你是不知道……儿臣苦哇……”
    朱棣笑也不是,骂也不是,捏捏额头,摆摆手,退朝。
    右班武臣麻溜退殿,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