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就会捉襟见肘。
    家中有存银,不下千两,孟清义却不打算动用。
    离家十年,老母妻女都是兄弟供养,已是不配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
    后从草原回来,得以重上户籍,晋升官身,一切都靠兄弟。
    如今想买栋宅院奉养母亲,安置家人,置办家业,还要动用兄弟的银子,请兄弟援手,如何说得过去?
    便是十二郎不计较,他也会脸上发烧。
    得知房价无法再降,孟清义没有马上做下决定。而是出城回家后,同孟张氏商量。
    “夫君稍待。”
    孟张氏在屋中翻箱倒柜,很快找出几只匣子,里面是她十年间积攒的铜钱宝钞和几枚银锭。
    将匣子放到孟清义跟前,孟张氏道:“银锭和铜钱是母亲给的,宝钞是夫君的俸禄。不够的话,还有粮仓中攒下的禄米。寻粮铺卖了,应该能凑足数目。”
    “秀娘,”孟清义看着匣子,犹豫了一下,“此事别让娘知晓,我不想让十二郎劳心,觉得我同他生分。”
    “夫君,妾不是不知道理之人。”孟张氏道,“兄长不在了,夫君即为家中长子,论理,奉养母亲,置办家业,都当自食其力,怎可事事烦劳兄弟。”
    孟清义松了口气,如释重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