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电路胶片遮盖在上面进行曝光,清除感光部分,露出硅片在上面进行加工最后成型,简单来说,就是用光进行“雕刻”,因为电子元件都是以十几个纳米级别,世界上哪里有如此细小的“刻刀”能把这些元件雕刻在晶圆上?
不过别看光刻机如此高端,但中国却是最早研制这种仪器的国家之一。
在五十年代末期,光刻机就已经在美国被发明出来,并且随之应用在了实践之中,而六十年代初期,随着大量国外半导体专家的回归,国家也将半导体技术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科目。
在那个时代,国家在半导体领域内可谓是人才济济,有名气的黄坤、谢喜德、周明等科学家们都是从国外回来的专业人才,他们带领着国家开始研究光刻技术,当时他们研制出了锗合金三极管和磁膜储存器。
到了六十年代初期,美国提出了氧化物半导体效应晶体,并且研制出了一千个元件的密集电路板,这是世界第一个二十英寸的集成电路。
而同一时期的中国沿用古老传统的照相术显微镜进行缩小曝光,采用的是人工光刻工艺,就是坐标值加喷黑铜版纸加手术刀的方式,精度也能达到零点几毫米,对于那个时代的集成电路来说也是足够了。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