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经过二十年风雨的他,脑子里时刻都有种特别的警觉,他要保护孩子不再受伤害。
一个字,一句话,反复地从心里过一遍。
都是些短小精悍的作品,鸡汤文本来就不长,两三百字最多,李一鸣也是有意控制字数,一页就是一篇,十篇,这就够了,虽然要摘出几百篇也能摘,但补过头也不见得好。
然后剩下的都是一些关于生活生产种植生活方面的小常识,也是一页一篇,一共也是十篇。
太长的那是论文,他脑子里可没人把整个论文塞故事里,都是拆散了写,而且他也不能确认一定就是对的,也许是作者胡说八道。
所以李一鸣他只选那些好多书都写到的,为了防止他们相互借鉴,还慎之又慎地挑了十篇,只希望不是这十篇全是作者脑补出来的。
如果这十篇全是那些作者在胡说八道,那说明三十年后社会简直太可怕了,人和人之间不但没有基本信任,连收费的文字都靠不住。
但李一鸣觉得不应该如此,毕竟三十年之后有互联网,作者通过各种百科资料应该查得很充分,他也尽量去找那些文风比较严谨,俗称写法比较干硬的网文。
这些人现在要不才出生,最多也就五岁吧,李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