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等等。
60年代初期出口配额制成立时,港英政府倾向于将所有配额都分给英资和印资的出口商。
时任制衣厂商会副会长的陈瑞球见事态严重,立刻与会长林根成联同各大商会代表向政府力争公平分配配额方法,最终获政府同意出口商和厂商各分一半配额。
此举不单为香江制衣业奠下基石,亦为香港成衣出口带来这么多年的平稳增长,使制衣业成为本港的一个主要工业。
经此一役,陈瑞球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七五年全港制衣厂有八千多间,现在虽然少了一些,但总体还是不变的。
另外还有纺织厂,纺织厂规模要求更高数量更少,但两者一加也有上万。
这么多厂子加上雇用的人工,这行业老大的地位不言而喻。
“他们周三开会是学曰本商社的吗?”李一鸣笑着问何五。
“呃...这就不知道了。”何五摸了摸下巴,“或许是为了行动一致。”
李一鸣轻哦一声,看着李福兆,表情显得有些好奇,心里头却觉得好笑。
李福兆与陈瑞球关系并不算好,起因简单。
他六九年回香江创立远东会,正需要华资捧场,而长江制衣却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