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都一样,就显得平平无奇,对于我们做建筑设计的人来说,建筑是一定要有特点,让人过目难忘。”贝聿铭呵呵笑道。
“我不太懂这个......怎么这就平平无奇了......”李建国语气略微冷淡,儿子告诉过他,听不懂可以问,但也不用把别人太当回事,说不明白是对方的问题。
“我去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房子,一个城市里头如果大量都是同样的房子,整个城市就难有特色,会感觉很压抑的......”
看着李建国皱眉不解的样子,贝聿铭心中暗叹我恐怕是对牛弹琴,内地搞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本就想把房子建得一模一样。
贝聿铭差点没说你这个几乎就是赫鲁晓夫楼的猴版了。
三十年前苏联从法国那里学到了“廉价社会住宅”的理念,然后在整个莫斯科大量兴建五层单元楼。
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和保证工期,住宅楼大部分采用预制板结构,没有电梯和垃圾通道,取消了斯大林时期盛行的拱门和柱廊等装饰,并严格控制厨房、卫生间、门厅和过道的面积。
据说,赫鲁晓夫本人当时对小卫生间设计非常得意,他曾炫耀说,只要能容得下我,其他人就都不会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