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诸多生物学家的关注。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国际上一口气开了三场专题讨论会,对其生物医学和临床应用进行广泛研究,中国也在1976年做出了辅酶q10。
而直到杨锐穿越之时,辅酶q10依旧是一个研究热点,生物学家依旧研究它的生物医学和临床应用,医药公司依旧研究它的生产方式,虽然每种研究都进步许多,但辅酶q10总还不是一种便宜的生化产物。
在1982年,辅酶q10自然是更有价值的,无论是产物还是研究论文,皆是如此。
也正是因为30年后,辅酶q10依旧是研究热点,杨锐得以过许多的相关论文,只要实验设备到位,他能抄出一箩筐的文章。
事实上,国内外依靠研究辅酶q10混了一辈子的专家教授满地都是,把耳朵割下来,也差不多能装一箩筐,多杨锐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秉承着低调积累的念头,杨锐先是以学校的名义购买了烧杯烧瓶三角瓶等仪器,乙醇丙醇丁醇等试剂,然后又以西堡肉联厂的生化制药班组的名义,向平江生物化学制药厂直接订购了两批辅酶q10的精制品。
他准备写一篇如何更精确测定辅酶q10的文章,比起直接生产辅酶q10,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