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状态。
他做实验做的极快,有脑海中的资源参考,撰写论文更不算什么。唯一麻烦的是要将一些参考资料改过来,并且增添新的参考资料。
论文不是学术文章,需要前人的研究支持,否则,要说明一个论点全得自己证明,工作量是无穷无尽的。
杨锐提前了几年将高纯度茄尼醇的提取给弄了出来,现在没有发表的论文,就全部得从参考资料中去掉,并重新填充新的论文做参考资料。
在这个过程中,他少不得还要将没人研究,而又必不可少的前置实验给做了。
不用说,这些前置实验,又得写成论文。
在实际上只有自己一个人可用的情况下,杨锐自然是忙的飞起。
事实上,像他这种研究方式,本来都应该是团队行为的。就像是中国60年代搞人工胰岛素一样,逢山开山,遇水搭桥,碰到一个研究点,就派专人研究,最终得到人工胰岛素的时候,中国光是世界级的论文就发表了20多篇。
从大的方面来说,原子弹的研发也是一种思路,在确定了最终目标的前提下,中间过程全部由海量的团队来填充。
杨锐的团队不好用,就全得自己来填了。好在他以前看过够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