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市一中,二中和三中,再加几所企业中学,就是所有能有双位数大学生的中学了。
至于地区,通常只有一中或二中才能列在表里。
县镇就更少了,除了少数一两个高考强县,普通的县一中,都可以不做考虑。
如此一来,真正能够参与高考竞争的中学,也就是二十所左右。
在小升初,初升高都需要考试的年代里,这二十所中学,就差不多垄断了一半的名额。
而二十多个单位,完全可以组成一个小圈子互相讨论同一个问题了。
全国高考录取大约30万人,这其中,本科的名额不到15万,分摊到30多个省,每个省只有不到5000人能考得上本科。
5000人的一半,再分摊到二十所中学,平均125人,也就是说,一所中学如果能有100人考得上本科,就是妥妥的重点中学了。
再划分文理的话,一所重点中学被录取的理科生,平均也就是50人左右,与西堡中学鸿睿班的人数相当。
杨锐觉得,此时的鸿睿班,理所应当的应该参与到平衡志愿的圈子里去。
赵丹年却被他的大胆给惊住了,许久方道:“杨锐,你又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