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可能一年都见不到两本外文期刊,北大的学生却几乎能见到所有的外文期刊,尽管很多学生并不需要或不在乎这种资源,但对于有志于科研的学生来说,这种资源是有钱都买不到的。
杨锐可以就此跟踪全世界的最新研究进展,参考他们的发现,不断的跟正自己的研究计划……
就算只想做一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你也得先看老外的文章才有得抄,而且看一篇也不够,你得综合多篇文章,才能将人家的文章抄出来。
没有网络,没有图书馆资源的普通高校,在80年代,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研究型大学,或者他们知道,也只能装作不知道,没有外汇经费,买不起外文期刊,那别说门槛了,等于是车票都买不起。
自拿到图书证的两周里,杨锐就把所有时间都泡在了北大图书馆。
他已经浪费了几个多月的时间在高考和随后的实验室整理上,必须花时间将之追回来。
80年代的生物科技发展,远比人们所熟悉的半导体科技发展要残酷,几个月的时间,足够一批资本将前途远大的生物公司捧上云端,然后再摔入地狱了。
一些发展方向被证明是前途远大,一些前途远大的发展方向被证明是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