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都称自己在给导师打工,可要是没有导师这样的包工头,大部分学生既没有打工的技能也没有打工的资格。
80年代的学生更要依赖导师,别的不说,光毕业分配一项,有导师的学生和没导师的学生就会有天壤之别。
而且,现今还有令人垂涎三尺的留校制度。
钟志文恨不得给杨锐上一课,让他明白两人之间的差距,因此说的是滔滔不绝。
杨锐无奈叹口气,对刘珊道:“你把我的找出来给他看。”
“哦。”刘珊熟悉的拿过杨锐的背包,从里面找出一本《acs化学生物学》,翻到杨锐发表的文章处,递给了钟志文。
和钟志文随身带着导师发表了文章的期刊一样,杨锐最近也都随身带着发表了自己文章的期刊。因为现在没有互联网,你想给人介绍自己的成果,废话一箩筐也是说不清的,不如递上一本刊有自己的论文的期刊来的直接。
这就相当于一名研究者的名片了。
你看了我的文章,就知道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水平,再交流就知道从哪里着手了。
外国期刊经常提供的单行本服务,就有这个作用。期刊社将作者的文章单独印刷成一个个的小册子,同时标注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