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就能发表在《自然》上面。
但是,科研有时候就是如此的让人措手不及。
它不是你想做出什么结果,就能做出什么结果的。
历史上,大部分的科研成果,特别是突破性的科研成果,都是意外惊喜,许多时候,甚至是将错就错的结果。
taa基因固然是第一个被发现的钾离子通道没错,但它的发现人,当年也不知道自己会发现什么。
就像是现在的黄茂一样,虽然在诱变果蝇的基因,他也不知道自己会诱变哪一种基因,或者说,诱变了以后,他也不确定自己能否找到。
做了两三个月的实验,到了现在,黄茂并没有像是当年的科学家那样,观测到果蝇的小腿不受控制的抖动(aaa),相反,黄茂找到了一个不易观察到的现象:电导增加
当然,所谓的不易观察也是相对的。
taa基因又叫做抖腿者基因,这个基因出现了问题,果蝇的钾离子通道的电压也会出现问题,如此一来,当果蝇被乙醚迷昏了以后,小腿会不停的抖。
偏偏华锐实验室这么多人,做了不知道几百上千组的诱变,或者没有诱变到抖腿基因,或者诱变到了,当时没有迷晕果蝇,也就没有观测到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