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增加科研难度,要用他们就需要花时间教导,许多研究员都是宁愿自己做,也不愿意教学生的,因为教起来麻烦,还要给安排实验之的练手,用却用不了几年,学生毕业就要走。
直接招募大一的学生更难,因为大一还没开专业课,更是一点都用不上,只有少数人才能自学成才,所以杨锐、胥岸青等人刚入校才会变的抢手。
贺全贵考虑事情的角度和杨锐不一样,低声道:“我们前段时间不是去华锐实验室做钾通道的项目?实验室里人手不够,唐教授让人招的,对了,他还又加了个助教,姓张,现在负责管理我们。”
杨锐摸摸脑袋,有点不好意思,他在做钾通道的研究,结果把唐集中的人手给几乎拉了个干净,以至于他得重新招人。
贺全贵是个极聪明的人,看杨锐的表情就知道怎么回事,笑道:“没事儿,大家去申请跟你的时候,唐教授高兴的和什么似的,你可是做出了一篇ceLL。”
钾通道的论文是挂着唐集中实验室的名字的,杨锐虽然占了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的名字,没有给唐集中署名,但署了实验室的名字,对唐集中的帮助也很是不小。
最起码,唐集中再评国家级实验室就硬气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