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上,出现异常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而且往往是研究的突破口。
比如说,“小明一个小时吃一个栗子”的曲线,大部分时间都是正常的,那异常点很可能代表着出现了异常情况,比如说,韩梅梅那天中午去找小明玩了,顺便吃掉了一个栗子——发现这个结果,就足够普通社会学家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了。
如果韩梅梅那天中午去找小明玩了,小明没给韩梅梅栗子,而是拿两个栗子出去换了一个避孕套——发现这个结果,就足够普通经济学家在sci发表论文了。
当然,大部分的异常点是难以解释的,也许是仪器故障,也许是采样失败,也许是样品变质,也许是有人坐在拼命震动的仪器上来了一发。/p>
总而言之,异常点是让科研者又恨又爱的事。
而完美曲线,则是令人惊疑不定的事。
因为有异常点反而是正常的,没有异常点,反而是非正常的。
越是复杂的情况,就越是如此。
毕竟,实验不可能完美的模拟真实。
“现在是什么情况?实验做出来了吗?”赵蕾举着话筒,开始采访起来。
“实验是完成了,数据还需要分析。”杨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