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如果放弃科研进入社会,那科研狗的大部分练习都是毫无作用的,就好像浪费了时间一样。
但这种风险,却是想要做科研的学生所必须承担的。
“杨哥,你的信取过来了,有外国的邮包。”新新人叶凯宁提醒了杨锐一句,但不再像是以前那样大呼小叫了。
杨锐几乎每周都能收到两三封来自外国的信件,与东大的加藤交流以后,还要增加多封电报,忙碌程度不逊色于电子邮件时代的普通人。
也就是邮包稍微罕见些,多数意味着有好东西寄过来。
就80年代的状态,外国的坩埚都是好东西。
杨锐点点头,继续做自己的事情,等把实验室的工作处理完毕以后,才找地方坐下,摊开纸笔,一封封的粗暴的撕开邮件。
大部分信件都属于交流性质的,还有母亲的嘘寒问暖,杨锐认真的回了信,然后开始拆邮包。
来自《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的期刊露了出来。
“我们上一篇论文发表了。”杨锐呵的笑了一声,直接抽出样刊看了起来。
虽然是一个名字很长的期刊,但它的影响因子并不低,常年在3。5左右徘徊。当然,它的行业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