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并不是一切,《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的影响因子虽然比《jmc》就低了0。5,但在业内的地位来说,两者差了三五倍都不止。
这一方面是因为《jmc》的投稿量大,刊登的论文多,从而拉低了平均值,另一方面,也与刊载的论文性质有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里刊载的多是如等离子表面共振这样的应用型论文。应用新仪器来做实验固然有趣,但它们的实际价值远远及不上综合性的jmc。
当然,这是二者的横向比较,对于一名研究者来说,尤其是中国研究者来说,总得有一些好发表又不花时间的期刊来刷引用数吧。
对孙汝岳这样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一篇sci3。5的期刊的第二作者,几乎能让他们留校北大了。
最起码,留在北京的高等研究机构,是不成问题的。
凝胶实验室门口,不停的有人路过和串门,引来了更多羡慕的目光。
孙汝岳、王耀武和叶凯宁昂首挺胸的做实验,恨不得大喊两声“我是实验室之王”。
反而是杨锐,稳坐钓鱼台,手里仿佛捏着一根透明的鱼线。
……猫扑中文